百日咳,不僅僅只有“咳”
大部分家長可能都聽說過,兒童成長過程中有一種咳嗽,不僅讓人聲嘶力竭、喘不上氣,而且這種折磨可能綿延數月——它就是“享有盛名”的百日咳。
百日咳之“痛”
自從我國開始推廣接種“百日咳”疫苗之后,百日咳發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來,百日咳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這種現象被稱為“百日咳再現”。
百日咳是一種由百日咳桿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傳播。常表現為反復劇烈咳嗽,病程可持續1~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通常可持續數周甚至數月,它得名于其長時間的咳嗽持續期,因而有百日咳之稱。
病程長是人們對百日咳最普遍的認知,其典型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嗽出現突然且劇烈,但發作間期常沒有明顯異常表現。百日咳對嬰兒和幼兒特別危險,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育,容易發生并發癥。對于3月齡以下、還沒到接種百日咳疫苗年齡的嬰兒來說,該病危害較大;該年齡段可表現為突然發生的窒息或紫紺,不一定有典型的咳嗽表現,易被漏診或誤診。小嬰兒百日咳易合并肺炎、腦病、肺動脈高壓,甚至可以致死。目前,已報告的百日咳嚴重病例和死亡病例主要發生于這些小嬰兒。住院治療的百日咳病例中,<6月齡以及未接種百日咳疫苗的兒童占比較高。
百日咳的傳染性很強,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在傳染病學領域,我們常用R0值(基本傳染數)來評估其傳染性,粗略的理解就是“一個人得病,可以傳染給多少個人”。百日咳桿菌的R0值為12~17,與很多家長聞之色變的麻疹病毒(R0值12~18)不相上下,這也提醒我們一定要重視。
從發病年齡來看,百日咳以嬰幼兒多見,5歲以下兒童的易感率最高。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其他年齡段的人群就徹底與該病“絕緣”了。臨床中發現,青少年和成年人也可患百日咳。而且,由于癥狀輕、不典型,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得了百日咳,加上疏于防范,在不知不覺中,他們便成了潛在的傳染源,最終導致嬰兒患百日咳的風險增加。
長期以來,百日咳的抗菌治療首選紅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國內百日咳致病株對紅霉素等大環內酯類耐藥嚴重,臨床抗菌治療的細菌清除效果大不如前。免疫接種是保證接種兒童不得重癥、不致死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因此預防是最好的、可計劃的前期治療方案。
預防和應對之“難”
百日咳防控的難點之一在于識別。在人群中大規模接種百日咳疫苗以前,患者表現常常較為典型,多有明顯的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等表現。推廣百日咳疫苗接種后,因為已經具有一定免疫力,年長兒或成人感染百日咳后的癥狀并不典型,增加了臨床識別的難度,需要依靠病原學檢測的幫助才能明確診斷。但國內很多醫療單位缺少百日咳的實驗室檢測條件。
研究發現,百日咳合并其他病原體感染非常常見。當病原學未明時,凡具有百日咳類似癥狀者常被診斷為(類)百日咳綜合征,而實際是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巨細胞病毒、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引起的一組臨床癥候群,這一診斷可能阻礙針對性治療。很多(類)百日咳綜合征的研究及報道中并沒有進行百日桿菌感染的相關檢查,多數百日咳綜合征可能的確存在百日咳,其他病原只是合并感染,而未能進一步追查百日咳的結果是可能增加疾病的傳播風險。另一方面,由于病毒學檢測開展很普遍,當臨床明確某病毒感染后,常缺少追查其他病原的動力。
給孩子穿上“盔甲”
接種疫苗是預防疾病最有力的手段,已有研究表明,覆蓋嬰兒、幼兒、學齡兒童、青少年、成人和老年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免疫接種是預防百日咳的重要策略。國目前的免疫接種程序規定,兒童分別在3、4、5、18月齡接種百日咳疫苗。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第一劑百日咳疫苗應最早在6周齡且不晚于8周齡時接種。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低齡嬰兒罹患百日咳死亡風險更高,為了降低嬰幼兒百日咳的疾病負擔,《中國百日咳行動計劃專家共識》建議積極開展研究,探索在我國將百日咳疫苗初始免疫提前到2月齡甚至6周齡的可行性。
隨著孩子的成長,這身保護層會隨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弱。研究顯示,嬰幼兒接種無細胞百日咳疫苗的保護效力到四五歲時會下降至50%左右。與之相對應的是,臨床上青少年和成人中百日咳患者增多,逐漸成為嬰幼兒百日咳的重要傳染源。
目前,歐美多個國家推薦對青少年和成人開展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加強免疫。《中國百日咳行動計劃專家共識》也建議,有必要開展研究,評估我國兒童6歲齡時增加一劑百日咳加強疫苗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