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靜脈輸液危害嚴重且長遠,使用需謹慎!
靜脈輸液在傳入我國之后于20世紀90年代快速發展,由于靜脈輸液是直接將藥物通過靜脈滴注(或靜脈給藥)的方法,輸入到患者的身體內,沒有吸收過程,直接起效,生物利用度高,具有“給藥直接”“見效快”“療程短”“不過敏”等口服藥不具備的優勢,因而,迅速被就醫的病患所接受,隨后靜脈輸液很快便替代了肌肉注射。
應該說,輸液確實是經常使用的一種治療手段,它的優點是藥物能100%進入血液,吸收快,見效快,一般是用于搶救危重病人,比如休克、中毒或是消化道腸道被感染破壞沒法經胃腸道吸收藥物的患者,這時候通過輸液就能讓藥物盡快達到有效的藥物濃度控制病情。另外,對于兒科的患者來說,輸液的治療方式確實可以更加快速幫助青少年患者痊愈,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靜脈輸液存在的風險:
風險1:不良反應率更高
由于給藥途徑最為直接,藥物直接進入血液循環,靜脈輸液不良反應來得較其他給藥途徑更為迅猛。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的《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顯示:靜脈輸液的不良反應的占比高達6成,明顯高于口服給藥及其他給藥途徑。
風險2:熱源反應
輸入的液體或藥物不純或被污染后,輸液用具不潔或變質過期,液體選用不當,藥物配伍不正確,為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消毒不徹底,配藥時間過長,使藥物發證藥效反應,表現為發冷、寒戰、高熱、大汗、脈速、惡心嘔吐、發紺、嚴重可出現昏迷、休克等癥狀。
風險3:急性肺水腫
由于輸液速度過快,使循環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荷過重等引起。尤其對老年人、兒童及心肺功能不全者。
我國多省衛計委發布的《53種不需要靜脈輸液的疾病》中,在兒科方面,就羅列出以下不需要靜脈輸液的疾?。?/span>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 天以內,體溫38 以下,精神狀態好。
2.小兒腹瀉?。?/span>輕度脫水可以口服補液者。
3.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無發熱、精神狀態好,血象不高者。
任何病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和痊愈周期,不存在“輸液好的快的邏輯”,只要消化吸收方面沒有問題,口服藥和輸液的效果是相當的。用輸液來治療感冒發燒,不僅浪費而且有風險,靜脈注射用于治療感冒發燒等同于"大炮打蚊子",不僅浪費,而且還有隱藏的風險,可能造成意外的"傷亡"。家長朋友應該關注兒童對抗病毒的能力,日常生活中經常鍛煉身體,太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衛生習慣,及時接種疫苗進行防護,監測兒童疫苗抗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