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解讀問答
一、《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百日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為有效預防、控制百日咳的發生與流行,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針對近年來國內外百日咳疫情流行特點,結合各地疫情應對過程中積累的有益經驗,國家疾控局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研究制定了《百日咳防控方案(2024年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明確了防控工作總體要求和病例報告管理、多渠道監測、預防接種、暴露后預防、聚集性疫情處置、重點機構疫情防控、實驗室檢測等具體措施和要求,指導各地進一步規范做好百日咳防控工作,持續提高防控的科學精準水平。
二、百日咳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是什么?哪些人群容易感染百日咳?
一是傳染源。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對于嬰幼兒,感染百日咳鮑特菌的父母或其他同住人員是最主要的傳染源。
二是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如感染者咳嗽、打噴嚏等將細菌播散到空氣中,易感者因吸入帶菌的飛沫而被感染。也可經密切接觸傳播。
三是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嬰幼兒更加易感。接種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或自然感染,均不能獲得終生保護。
三、《方案》對疫情防范應對做了哪些規定?
百日咳防控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精準防控、快速處置”的原則,圍繞“防感染、降重癥、減死亡”的工作要求,通過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百日咳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最大限度降低重癥、死亡風險。
一是做好病例報告。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參照《百日咳診療方案(2023年版)》(以下簡稱《診療方案》)對病例進行診斷,并按照乙類傳染病的報告要求于24小時內進行報告。
二是開展多渠道監測。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診療中發現的百日咳病例,要依法依規及時進行報告。將百日咳納入全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哨點監測范圍,由哨點醫院和網絡實驗室開展全年監測。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組織開展流行病學、病原學和血清學等專項調查。
三是加強預防接種。適齡兒童應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盡早、全程接種無細胞百白破疫苗(DTaP)。如已按疫苗說明書免疫程序接種其他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可視為完成相應劑次的疫苗接種。如未按照推薦年齡完成無細胞百白破疫苗(DTaP)接種,應盡早進行補種。
四是加強聚集性疫情處置。發現聚集性疫情后,縣級疾控機構及時開展病例主動搜索、病例管理、密切接觸者判定和管理、環境消毒等措施,動態開展疫情分析研判,有效遏制疫情傳播擴散。
五是加強重點機構防控。加強月子中心、托幼機構、中小學校、兒童福利機構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醫療機構等重點機構常態化防控工作,落實日常健康監測、環境消毒等措施。
六是加強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新媒體以及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作用,廣泛開展百日咳防控科普知識宣傳,增強公眾防護意識,促進監護人依法確保適齡兒童盡早、全程接種含百日咳成分疫苗。
四、《方案》對百日咳病例管理有哪些具體要求?
一是住院病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按照《診療方案》要求,對需要住院治療的百日咳病例實施隔離治療。對于ICU治療病例、死亡病例等重點病例,由病例報告所在地的縣級疾控機構會同醫療機構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及時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
二是非住院病例。醫療機構應告知病例自我隔離期間相關注意事項,包括減少與外界及家庭成員的近距離接觸,特別是避免與嬰幼兒和孕產婦等重點人群近距離接觸。如需外出應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對于使用有效抗菌藥物治療的百日咳病例,自我隔離期限為臨床診斷后至有效抗菌藥物治療5天;對于未及時進行有效抗菌藥物治療的病例,自我隔離期限為發病后21天。自我隔離期間如病情加重應及時就診。
五、《方案》對聚集性疫情應對處置有哪些舉措?
一是病例搜索。在涉及聚集性疫情的集體單位、相關醫療機構開展病例搜索,并評估疫情波及范圍。對發生聚集性疫情的托幼機構、學校,核查晨午檢記錄和因病缺勤缺課記錄;對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其他集體單位,核查員工缺勤、請假記錄。
二是密切接觸者判定和管理。縣級疾控機構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及聚集性疫情中的暴露風險評估結果,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判定。密切接觸者需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健康監測期限為最后近距離接觸病例之日起21天。
三是預防接種。屬地疾控機構及時評估人群免疫狀況,做好適齡兒童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查漏補種工作。
四是感染控制。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單位,每日對單位內人員進行健康監測。加強教室、辦公室、宿舍、食堂和衛生間等區域的通風換氣和清潔消毒。集體單位內人員應盡可能減少或避免與發病人員接觸,避免較多人員的集會,加大健康宣教力度。
五是疫情評估。當地疾控部門組織開展疫情形勢動態評估,連續21天無新發病例,可判定聚集性疫情結束。
六、《方案》對于強化重點機構疫情防控提出哪些要求?
一是月子中心。做好健康監測記錄和因病缺勤登記等工作。工作人員、產婦及新生兒出現百日咳疑似癥狀均應及時就診。產婦確診后應立即轉出隔離治療,新生兒確診后住院治療。工作人員確診后應立即離開崗位,同時明確返崗后防控要求。
二是托幼機構。做好入托預防接種證查驗和查漏補種工作。落實晨午檢、因病缺勤缺課登記與追蹤等防控措施。托幼兒童出現咳嗽尤其是持續性咳嗽等癥狀,應密切關注、盡早就醫。
三是中小學校。做好入學預防接種證查驗和查漏補種工作。落實晨午檢、因病缺勤缺課登記與追蹤等防控措施。學生確診百日咳后,在有效抗菌藥物治療5天后方可返校;教職員工確診百日咳后,有效抗菌藥物治療5天后方可返崗。
四是兒童福利機構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機構內兒童、未成年人確診百日咳后,非住院病例應遵醫囑治療,有效抗菌藥物治療5天期間應單人單間隔離,照護人員應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在臨床醫生指導下接受藥物預防。
五是醫療機構。收治百日咳患者的醫療機構應嚴格做好院內感染控制。加強醫院內消毒隔離和防護措施,做好病例預檢、分診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和醫護人員自身感染。
七、公眾如何有效預防百日咳?
一是積極接種疫苗。接種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嬰幼兒發生百日咳重癥和死亡的風險。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兒童免疫程序要求,適齡兒童應盡早、全程接種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種的適齡兒童應盡早補種。
二是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口罩是預防百日咳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可有效減少病原體傳播,特別是家長出現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近距離接觸照護嬰幼兒時應科學佩戴口罩,降低嬰幼兒的感染風險。
三是及時就診。公眾特別是嬰幼兒出現持續性咳嗽等疑似癥狀后應及時就診,通過及時規范治療,降低疫情傳播及重癥的風險。
四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公眾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常通風,咳嗽或打噴嚏時用手肘或紙巾掩住口鼻,注意合理作息和適當的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