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出現這些癥狀,可能是得了類風濕關節炎
每當陰雨連綿、氣溫驟降的時候,總會聽長輩念叨:風濕病痛要來了……那到底什么是風濕病?風濕病患者有哪些癥狀?風濕病早期篩查常見的檢查項目有哪些呢?
1.什么是風濕病?
風濕性疾病(rheumatic diseases,簡稱風濕病)不是指某種單一的疾病,而是一大類涉及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疼痛性疾病。其病因多種多樣,包括自身免疫、感染、代謝異常、遺傳、退行性改變等。風濕病可以累及全身多個器官和系統,最常見的表現是關節疼痛和腫脹,以及關節活動受限。
風濕病分為10大類,約200余種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脊柱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比如: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與皮肌炎、干燥綜合征;脊柱關節炎包括強直性脊柱炎、反應性關節炎;退行性關節病包括骨關節炎;伴有風濕性疾病的代謝或內分泌疾病包括痛風等。
2. 關節炎患者有哪些癥狀?
① 小關節腫脹疼痛,尤其是手的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足的跖趾關節;
② 有的類風濕關節炎也會引起肘關節、肩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的腫脹疼痛;
③ 還有一個很特殊的關節 -- 顳頜關節,就在我們的耳垂前面,晨起時張嘴困難、疼痛,或咬東西時疼痛;
④ 關節腫痛往往呈對稱性;
⑤ 關節腫痛常常以休息或起床時較重,活動后減輕,這就是通常說的“晨僵”,且往往晨僵時間大于1小時;
⑥如果這些關節癥狀伴有不明原因的低熱,診斷的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3. 風濕病早期篩查常見的檢查項目有哪些?
① 類風濕因子(RF)
類風濕因子(RF)是血液中的一種免疫球蛋白,是風濕免疫病最常用的檢測指標,類風濕因子是以變性IgG Fc段為靶抗原的自身抗體。RF是類風濕關節炎較重要的檢測方法。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中RF的陽性率為70%-90%,類風濕因子有4種類型RF-IgG、RF-IgA、RF-IgM、RF-lgE。M型是類風濕因子(RF)的主要類型,也是臨床免疫檢驗中常規方法所測定的類型。
高滴度RF-IgM與RA的進展和預后不良有關,較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的患者關節病變更嚴重。RF-lgG與RA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關節外癥狀相關,RF-IgA與RA患者關節炎癥狀的嚴重程度及骨質破壞相關。除類風濕關節炎(RA)外,類風濕因子(RF)陽性還可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其它免疫性疾病(風濕性關節炎、干燥綜合征、系統性硬化癥、結節病)和感染性疾病(病毒、結核),惡性腫瘤及正常人群。
[正常值: 陽性(0-20 U/ml)]
[RF陽性(+): 可見于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慢性活動性肝炎等; RF是診斷該病的重要指標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標準。]
對類風濕關節炎(RA)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抗體,是RA早期診斷的一個高度特異指標
[正常值: 陰性 (-) ]
[陽性 (+): 對于RA診斷的特異性高達90%以上,如果呈陽性要繼續做更多的篩查]
③ 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
血沉可反映組織損傷和炎癥的存在和程度。
溫馨提示:妊娠期、月經期的婦女也會出現血沉升高,因此檢查前一定要注意告知,醫生也要做好檢前問診。
[參考范圍: 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
[血沉值升高: 可見于風濕病,如急性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等;可見于系統性紅斑狼瘡,慢性腎炎或肝硬化、全身或局部感染、惡性腫瘤等。]
④ 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
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屬于感染免疫相關的一項抗體檢測指標。
當人體感染A群溶血性鏈球菌后,該細菌會產生可以溶解紅細胞的代謝產物一一一鏈球菌溶血素O,這種物質可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相應的抗體,即為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
因此,抗鏈球菌溶血素O陽性或升高常提示近期有A群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同時也是引發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種因素,常見于活動性風濕熱、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肌炎、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等疾病。
[正常值: 陰性 (-)]
[陽性 (+) : 反映了鏈球菌感染,如果同時有血沉加速就提示風濕活動 ]
⑤ 超敏C反應蛋白(hs-CRP)
由肝臟合成的一種全身性炎癥反應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
[參考范圍: 0-6 mg/L]
[升高: 可一定程度反映炎癥感染情況及臨床療效,與血沉相似,但相對血沉增快來的早、去的也快,血清鐵、鐵結合蛋白的水平常減低。]
對于患者而言,及早發現和診斷風濕病非常重要,這有助于盡早開始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如果您對身體狀態有疑慮或出現相關癥狀,請及時就醫進行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