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了疫苗,為什么仍會得百日咳?
接種百白破疫苗是預防百日咳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專家提議調整免疫規劃方案,而國內多家疫苗企業已布局研發能提供更全面、高效、持久的新一代百白破疫苗。
百日咳再現,青少年、成人感染增加
近年來,許多疫苗高覆蓋率國家出現了百日咳發病率再次升高的現象,即國際上所稱的“百日咳再現”。中國疾控中心官網發布的法定傳染病報告顯示,今年1月、2月百日咳發病數合計32380例,是2023年同期的近23倍,接近去年全年病例數,且已有13人死亡。
實際上,百日咳發病率上升并非近來才出現。自2014年以來,我國的百日咳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2022年和2023年的病例數分別達到了38295例和37034例。
百日咳還呈現出新的流行特征,全球百日咳疾病負擔呈現由低齡兒童向更大年齡兒童和成人變化的趨勢。在一些百白破疫苗覆蓋率高的發達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等,觀察到百日咳病例在學齡期兒童、青少年和成人中增加尤其顯著。
疫苗接種仍是百日咳預防重點
上世紀60年代,我國推行百日咳疫苗,1978年將包括百白破疫苗納入了國家免疫規劃。
2007年,我國計劃免疫用無細胞百白破疫苗替代了全細胞百白破疫苗。
目前,針對百日咳接種的百白破疫苗是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DTaP),均為無細胞百白破疫苗。
在我國積極推動下,國家統計局統計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適齡兒童各種納入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接種率均超過97%。疫苗的高接種率顯現了對疾病預防的成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百日咳的報告發病率為0.75/10萬,比實施計劃免疫前降低了99%以上。
但近些年,百日咳患病率又呈增高趨勢,但這并不代表疫苗接種無效。在沒有百日咳疫苗前,百日咳是最常見的兒童疾病之一,也曾是全球嬰幼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死亡率較高。
“百日咳再現”或與疫苗保護時效、細菌變異等有關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百日咳診療方案(2023年版)》(以下簡稱《方案》)則指出,由于接種疫苗后產生的免疫力衰減和百日咳鮑特菌變異,全球很多疫苗覆蓋率較高的國家出現了“百日咳再現”。
通常疫苗接種3-5年后保護性抗體水平下降,12年后抗體幾乎消失。
國外一項前瞻性研究顯示,嬰幼兒接種無細胞百日咳疫苗的保護效力從接種后的100%逐漸衰減,到4~5歲時保護效力下降至50%左右。此外,國內并無獲批的青少年及成人用百白破加強疫苗。
《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上發表的題為《百日咳再現及其原因研究進展》的論文則更為細致地分析了“百日咳再現”是與疫苗免疫效力持久性不足、疫苗接種策略差異、流行病學特征改變、抗生素耐藥、百日咳鮑特菌的變異、診斷標準的改進及監測系統的完善度等因素均有關。
或將調整免疫規劃方案跟隨國際主流
中華預防醫學會參考國外提出的“全球百日咳行動計劃”工作模式,于2017年發起“中國百日咳行動”并組織專家撰寫發表了《中國百日咳行動計劃專家共識》,提出的工作建議包括加快新疫苗的研發、生產和引進;逐步完善我國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和免疫策略并大力加強科普教育。
我國目前百白破疫苗接種程序是3月齡、4月齡、5月齡、18月齡各1劑。
世界衛生組織則建議從嬰幼兒時期開始,第一劑百日咳疫苗在6周齡且不晚于8周齡開始接種,6月齡內完成3劑次基礎免疫,隨后完成1劑次加強免疫;學齡前兒童在5歲左右加強1劑次;青少年時期在10歲左右加強1劑次;成年后在20歲左右加強1劑次,以后每10年進行1劑次加強;建議孕婦在每次妊娠的孕中期或孕晚期進行1劑次加強。
但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目前在我國無法完全實現,因我國尚無6歲以上兒童和成人用含百日咳成分疫苗。
新一代百白破疫苗研發也成為解題思路
應對“百日咳再現”的另一個被多次提及的舉措就是加快新疫苗的研發、生產和引進,以提供更全面、高效、持久的保護。
目前我國使用的百白破疫苗是白喉類毒素、無細胞百日咳菌苗、破傷風類毒素(DTaP)三聯疫苗。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按照提純工藝不同分為共純化和組分純化兩類。目前我國普遍接種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是共純化工藝疫苗,屬于第二代百白破疫苗,有效抗原成分不能精確定量,生產及質量控制面臨挑戰。而在發達國家上市的吸附無細胞百白破聯合疫苗均為第三代組分百白破疫苗,技術要求和疫苗成本都更高,當前主要生產廠家為賽諾菲巴斯德和葛蘭素史克。
據悉,目前,國內智飛生物、康希諾生物、華蘭疫苗、民海生物、百克生物等多家疫苗企業正在積極研發基于組分純化的新一代疫苗。目前國內暫無第三代組分百白破疫苗獲批上市。